亲身经历吧。前夫在娃1岁的时候闹离婚,估计外面有了人,我也不想去追究,不是我的,强求不来。可是他家不要小孩,还不出抚养费,还说我要是敢去要抚养费,要对我不客气。然后对娃不闻不问,也不出抚养费,我只想要安静的日子,就这样静静的过了。。。3年后,他家让人来问,想复婚,他妈中风了[微笑]这是缺钱还是缺人了?我本以为孩子这点抚养费,大概他们能买副镶金带钻的棺材,没想到,竟然先看病了[666][666][666]
村里有对夫妻,堪称邋遢大王,他们家是一贫如洗,家里唯一一头老母猪和他们夫妻俩共同睡在屋里,他俩睡炕上,猪睡在屋地的稻草上,可想而知那个环境有多么脏乱差。
夫妻俩的智力比正常人稍微差点,而且结婚十多年也没有孩子,俩人还不到四十岁就过起了醉生梦死的日子。这期间,有人给他算卦,说他老了以后,外孙子会给他打酒喝。这个人卦还没说完,就被他们两口子骂吵吵地给撵走了,都这么大岁数了连孩子都没有,哪来的外孙子呢?
那年的端午节,天刚蒙蒙亮,别人家忙着薅艾蒿,插树枝,准备过节呢,夫妻俩破天荒的起早赶着用卖猪仔的钱买来的毛驴上山干活,走到屯子边,妻子看见路旁的树底下放着一个包裹,他俩赶紧下车,打开包裹一看,原来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,身体没啥残疾,很明显又是被重男轻女的爹妈丢弃的。夫妻俩如获至宝,欣喜若狂地抱着孩子回家了。村里好多人去看这个孩子,也有好几家表示想收养,可这夫妻俩觉得这孩子是他们捡的,就是上天赐给他们的,谁也不给。那时的村民还是很淳朴的,知道他家又穷又脏,夫妻俩也没啥伺候孩子的经验,主动给孩子拿来奶粉和自家孩子穿剩的衣服、小被子。
有了孩子,他家的母猪被撵出去了,屋里也干净了很多。夫妻俩虽然不像正常人家那样给孩子吃好穿好,但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是能满足的。女孩大点了,他们送她去念书,遇到恶劣天气,他们也像其他父母一样去学校接孩子。我曾见过在一个大雪天,他在校门口接过孩子的书包,女孩在前面蹦蹦跳跳跑着,他在后面蹒跚走着,嘴里喊着慢点别摔了,脸上充满作为父亲的荣耀感。日子久了,很多人已经忽视这是个捡来的孩子,觉得他们天生就是一家人。
女孩子初中毕业就不念了,二十岁左右就嫁到邻村。开始几年,老两口也能自理,她们偶尔回来看看老人。后来,老头腿有毛病了,不能下地干活,老太太呢,原本长得就矮小,又不十分精明,这夫妻俩又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。女孩和她丈夫一商量就把两个老人接到身边照顾。养女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孩,一个男孩,老两口在家正好可以帮助照看孩子,每当这俩孩子喊他们"姥爷姥姥"的时候,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。
那年夏日那个早晨,夫妻俩如果不起早上山,捡到孩子的可能就是别人家了。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天生的,这就是命。
谢邀请。七十年代,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异常火热,我的家乡双城市水泉乡仁义村已不列外,来了一批省城的下乡知青。
他们在大队部西边建了青年点,村上六个生产小队,每小队分配了男女几个知青,和社员一起劳动。那时,我十才十多岁,感觉下乡青年气质,穿着与农村人差距很大,很是羡慕他们。
有个女知青当二小队的会计,名字叫孙兰香吧,长得矮胖,圆园的脸,长得白净美丽,一帮农村青年有事没事就愿意找她算帐。尤其是一个叫赵二癞子的二十七八的光棍汉,专在女青年还没起床时,去找人家办事,社员知道后,就有各种讽刺活语冲着赵二癞子猛喷。有说:起早上人家那里闻骚味的,有说:莫不是要别有企图啥的。
我们生产二队有一个叫高玉华的哈尔滨知青,与父亲,大哥,二哥熟悉了,就经常到我们家来窜门。家里有时吃饭,叫上他就在家里吃,虽然没什么好吃的,玉米面饼子,小米饭,土豆***,也跟着吃,一点不嫌弃。
有一年,快过年了,家里包冻饺子,高玉华也帮着包,包到半夜,帮包饺子的人都一起吃饺子。高玉华与父亲喝着甜菜烧,就南朝北国说了很多,记得高玉华年轻英俊的脸微微泛红,滔滔滔不绝讲了很多人生道理与处事哲学,我做为一个懵懂少年,听了很多,但明白的少,只感觉城里青年与农村人就是不一样,羡慕极了。
后来,高玉华回哈尔滨了,听说三十大几还单着身,还听说,他是继母,与继母的关系也不好,很多年过去了,再也没听说关于他的事情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ysocks.com/post/40153.html